4月27日,刘博堂在看守所中接受本报采访。新京报记者 韩雪枫 摄
系统比对13亿人发现52人与疑犯相貌相似;疑犯办假户口,娶妻买房开公司
4月27日,潍坊市看守所,刘博堂坐在审讯室椅子上,戴着手铐和脚镣,他不时活动一下手脚,发出“哗哗”的响声。
隔着铁栅栏,刘博堂看上去身材壮硕,有一张憨厚的脸。他讲话不紧不慢、逻辑清晰,时不时还会做手势,像演讲一样。
回想起当年那场逃亡,他解释自己年轻、惜命。“我当时才24岁,不想死。”他认为,杀了人又不想死,就只能逃。
从1995年犯案至今,逃了22年,刘博堂早已过上了新生活。他办了新户口,改了名字,在广州娶妻生子,还开了一家公司,买了两套房。他说话也完全没了山东人的口音,反倒是有种香港艺人努力说普通话的感觉。他甚至忘记了被他杀的那个人的名字与相貌。
他努力接受“全新”的自己,跟过去彻底划清界限;但他也不止一次想过自己被抓时的模样。
4月20日午夜,他的想象变成了现实。“被抓那晚睡得特别踏实,再也不用东躲西藏了。”刘博堂说,“认罪服法,不管什么结果我都接受。”
“连你爹都不认识了?”
4月20日晚上11点半,广州越秀区某高档公寓,这是刘博堂在广州的居所。
刘博堂边走边看手机,在走进公寓一楼大堂的瞬间,两名便衣民警一左一右按住他的肩膀,把他按在大堂一侧的沙发上。他大声叫起来,“什么事?干什么的!”
这时,警察用山东口音喊出了他22年来没有使用过的名字,“刘博堂,公安局的。”听到这个名字,刘博堂不再叫喊。
“这是谁?”为了再次确认身份,潍坊寒亭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李涛拿出一张老人的照片。
编辑:倪雪莹